美國次貸危機爆發(fā)的根源在于,在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化的基礎上,衍生出的復雜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失控。裹挾在焦慮的群體性情緒中,下一輪危
美國次貸危機爆發(fā)的根源在于,在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化的基礎上,衍生出的復雜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失控。
裹挾在焦慮的群體性情緒中,“下一輪危機會不會來”成為人們的集體疑問。在社會信用收縮、民企經營不振等多重因素疊加的2018年,對10年前美國次貸危機的反思,很容易讓人們把目光聚焦中國,關注中國會不會首先受到下一輪金融危機的影響。
10年前,美國次貸危機爆發(fā)的根源在于,在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化的基礎上,衍生出的復雜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失控。這些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,在超低市場利率的護航下,是不至于爆發(fā)系統性風險的。但是,一旦市場利率上升(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從2004年到2006年持續(xù)上升),其系統性風險就如多米諾骨牌倒塌一樣瞬間爆發(fā)。
時至今日,我們可以總結出10年前美國次貸危機爆發(fā)的兩大成因,一是過于復雜的金融衍生品伴隨著超高的杠桿率,二是市場利率陡然由低變高。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之下,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(fā)就不可避免了。
不久的將來,中國會不會爆發(fā)“美國式金融危機”?至于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通過對比以上兩大成因,結合我國金融的現狀,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,不會。應該說,當下中國沒有簡單“復制”10年前美國次貸危機的可能性。
原因在于,過去三年,我國金融已經漸進“去杠桿”,從2015年的A股去杠桿,到2016年的樓市去杠桿,再到2017年至今的互聯網金融創(chuàng)新產品的去杠桿。相比三年前,當下我國金融的顯見杠桿率已經大幅遞減。
從市場利率方面來說,盡管從短期而言,為應對美聯儲的持續(xù)加息影響,我國市場利率有小幅上調的必要性,但是,于中長期而言,我國市場利率極有可能逐漸走低,這使得簡單“復制”美國次貸危機,缺乏一個必要的觸發(fā)條件。
事實上,金融危機也無簡單“復制”一說。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,核心是匯率危機,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,核心是高杠桿危機。當下的中國匯率雖然有一定的風險,但尚不至于成為系統性金融危機。同時,過去三年的去杠桿已經初見成效,雖然部分風險依然存在,但若說存在系統性危機言過其實。
所謂危機,是已爆發(fā)或無法避免的系統性風險;所謂危險,是可預見、可化解、即便爆發(fā)其當量也相對可控的中小型風險。因此可以說,當下中國金融有危險,但并無危機,因此不必言過其實,不必過于驚恐、焦慮。
與完全市場化的歐美金融不同,我國金融整體上存在著政策調節(jié)能力強的優(yōu)點,因此發(fā)生風險硬著陸的可能性低。但是,我國也應警惕,完全市場化的金融環(huán)境有可能爆發(fā)“急癥”,不完全市場化的金融環(huán)境,則容易滋生“慢癥”。
因此,為了避免當下可預見的、整體依然可控的危險肆意蔓延、任其堆砌,相關機構應該全面監(jiān)測金融市場的動向與變化,提出合理的分析及防控政策建議,防微杜漸,避免市場存在的小小危險幻化成金融危機。
關鍵詞: 中國